每周一書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,然而這本書卻用不到兩天的時間就給讀完了。讀完的感覺便是溫暖、合理,能做到。
書的內容,由幾個短篇小說所構成,帶我們由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虐童這個問題,書裡完全沒有討伐或是譴責誰,以一般人如你我他的角度,去看到虐童的問題及較為勇敢的處理方式。
常言道:「可憐之人,必有可恨之處」,相反過來說:「可恨之人,必有可憐之處」,也偏頗不到哪去。研究也證,許多虐童者,在他們小的時候也有受虐的經驗,使他們情緒控制差。但每每有虐童事件被揭露出來,我們對其恨的牙癢癢,譴責討伐不斷,似乎不將其碎屍萬段,都天理不容。
沒幾人在意,這些施虐者為何要虐待孩子,更不想去瞭解。他們的過去,就好像完全不存在一樣,一點也不需要在意。
在本書中,其中一篇短文便是以施虐者為主角,文中可以看到她為何要虐打自己的孩子,在虐打自己孩子時,她有多痛恨自己,更讓她一直處在兒時的惡夢無法醒來。兒時的光陰,過去便過去,那時候沒有人救她,她好像便一直停留在那裡,一直活在那種恐懼裡自我否定。
或許是作者終究太過心軟,不忍她作了二、三十年的惡夢,替她安排了一個好朋友,努力的想把她叫醒,睜開眼看看青天白日下的溫暖。
麻辣鮮師、GTO的鬼塚英吉......,還有一堆不勝枚舉英雄老師們,在現實生活想要遇到真的太難了。那是將自己生活完完全全奉獻給學生,完全沒有自己的私領域,才可能做得到的事,但現實生活中會有哪個老師沒親人沒朋友,就只有自己的學生呢?
然而,做為一個老師,要遇見的學生注定千千萬萬,又怎麼可能每一個都是在正軌內,要遇到有家庭有問題的學生時,老師該如何接觸這個學生的家庭,給予學生支持及協助?
又或者是,自己孩子的同學有異常,家庭明顯有問題時,自己又該如何給予這個孩子一點溫暖?
別人的家庭,是一個私領域的地帶,管教孩子個人有個人的方法,什麼程度只是嚴厲一點,什麼程度叫做虐待?這些,其實都沒有很明確的界限,也使得當我們遇上覺得有問題的家庭時,常常很難判斷是否需要幫孩子求救,事實上,社服人員在處理這些有問題的原生家庭時,若情節不重大,也多以輔導父母為主,孩子最終還是都留在原生家居多。
然而,這本書裡許多主角,這孩子所做的一切,都是你我可以做得到的。